跳至主要內容

香港科技園公司夥伴企業英矽智能利用人工智能 找出致命絕症「漸凍症」 的治療新方向有助藥物開發救治病人

(香港,2022年8月4日)-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夥伴企業、由端到端人工智能(AI)驅動的藥物研發公司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宣布成功利用其專利人工智能靶點發現平台PandaOmics™ ,發現多個針對致命絕症「漸凍症」的潛在治療靶點。研究由英矽智能香港團隊與史上最大型及全面的漸凍症研究項目團隊Answer ALS合作完成,結果已於6月28日出版的《衰老神經科學前沿》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雜誌上發表。

「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熱潮令漸凍症近年廣受社會關注。漸凍症的學名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又稱「盧伽雷氏症」。據統計,全球有超過70萬人罹患漸凍症,當中香港約佔500人。患者從確診起計僅有2至5年的平均預期壽命,通常會經歷四肢無力、無法走路、難以說話、進食困難等症狀,最終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已獲批的漸凍症治療藥物只能延緩部分症狀,卻未能阻止機能喪失,因此漸凍症仍屬無法治癒的絕症。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海綿寶寶》作者Stephen Hillenburg等名人均於生前罹患漸凍症。

研究團隊透過龐大的數據庫尋找與漸凍症相關的基因,作為新療法的潛在靶點。由英矽智能自主研發、以人工智能驅動的靶點發現平台PandaOmics™,分析了來自公共數據庫的中樞神經系統(CNS)樣本表達譜,以及來自Answer ALS項目的由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分化成的運動神經元(diMN)表達譜。

經過分析後,團隊從CNS樣本和diMN樣本中識別了17個高置信度靶點和11個新型治療靶點。研究人員進一步在模擬漸凍症最常見遺傳原因的c9ALS果蠅模型中測試這些靶點,證實其中18個靶點(64%)與漸凍症的神經退化症狀相關。值得注意的是,這18個靶點中包含8個未有相關紀錄的基因,包括KCNB2、KCNS3、ADRA2B、NR3C1、P2RY14、PPP3CB、PTPRC和RARA。研究證明通過抑制這些基因,能夠改善漸凍症的神經退化症狀。所有潛在靶點均在已發表的論文和ALS.AI網站上列出。詳情可查閱論文:DOI:10.3389/fnagi.2022.914017。

英矽智能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lex Zhavoronkov博士表示:「這項合作研究的成果證明,將人類智能和人工智能相結合,可以讓我們在那些具有極大臨床需求的疾病獲得突破,發掘新靶點。這項研究僅為開始。」

該研究由英矽智能香港區負責人潘穎博士主導,其他來自英矽智能的合著者包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lex Zhavoronkov博士、聯合首席執行官兼首席科學官任鋒博士,以及生物部負責人王菊博士。另外,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和哈佛醫學院、梅奧診所、蘇黎世大學、福貝生物科技、清華大學和巴克老齡化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也為該研究作出了貢獻。

Robert Packard ALS研究中心及Answer ALS項目負責人Jeffrey D. Rothstein博士表示:「我們很高興可以見證Answer ALS的數據被用以識別漸凍症的潛在致病通路和候選藥物。正如這個前所未有的項目所設想,英矽智能的研究正在幫助改變漸凍症創新療法的研發進程。」

麻省總醫院Healey & AMG ALS中心主任、哈佛醫學院神經病學主任、通訊作者Merit Cudkowicz博士表示:「很高興能夠見證人工智能被用於幫助理解漸凍症的生物學機制。在我認識Alex Zhavoronkov博士和英矽智能團隊後,我們立刻意識到將英矽智能團隊與Answer ALS跨學科團隊相結合的潛力。我們期待下一步利用相關知識發現新靶點,為漸凍症患者提供新療法。」

清華大學教授兼福貝生物科技創始人魯白博士表示:「從基於龐大數據庫以人工智能驅動的靶點發現,到在多個模型系統(蒼蠅、小鼠、人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中進行生物驗證,再到通過研究者發起的試驗(IIT)進行快速臨床測試,這一系列程序代表了一種有望大大降低藥物開發的成本和時間的新趨勢。更重要的是成功率亦因而提升,特別是針對神經退行性疾病而言。我們非常高興成為這個國際研究團隊的一分子,並期望日後對這些新靶點展開臨床驗證。」

英矽智能聯合首席執行官兼首席科學官任峰博士表示:「這是一個絕佳的例子,證明了我們的人工智能生物平台PandaOmics™ 在發現靶點方面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人工智能所識別的約70% 的靶點在臨床前動物模型中通過驗證。我們正在深化與夥伴的合作,將其中一些靶點拓展至臨床試驗階段。同時,我們也將進一步增加PandaOmics™ 的使用,希望可以發現其他疾病領域,如腫瘤、免疫和纖維化疾病的新靶點。」

香港科技園公司轉化研發所高級總監劉思雅博士表示:「我們很高興見證英矽智能香港團隊在科學園內,應用人工智能驅動的藥物研發方法破解漸凍症,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項全球性研究由漸凍症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專家帶領,協助研發人員更深入了解這種疾病,並為開發潛在的治療方法帶來新機遇。這項研究再次證明合作的重要性,同時彰顯人工智能在提供深入分析以應對醫療需求的發展潛力。科技園公司將會繼續建設更蓬勃的創科生態圈,以加速創科成果商品化,培育本地和全球的創科人才。」

英矽智能自2016年以來一直致力於與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利用PandaOmics™ 進行漸凍症靶點發現和舊藥新用的研究。這項研究進一步驗證了PandaOmics™ 作為人工智能工具,能夠識別對漸凍症神經退行性症狀具有潛在作用的治療靶點,為進一步了解漸凍症疾病機制和研發創新藥物提供新途徑。


資料來源 : https://www.hkstp.org/zh-hk/press-room/hkstp-s-partner-company-insilico-medicine-identified-new-therapeutic-directions-and-drug-development-for-fatal-and-incurable-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using-ai/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薛永恒參觀醫療創新技術中心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今日參觀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了解中心如何在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支持下,與業界合作推動跨學科醫療機械人研究,將創新技術轉化為臨床應用。   薛永恒觀看以手術機械人進行的屍體實驗,並與研究團隊交談。他很高興看見團隊的科技落地,與業界合作推動本港醫療機械人技術發展,促進診斷治療,同時培育醫療科技初創企業,為有志於醫療科技的年輕人擴闊發展空間。   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推動環球科研合作,至今成功吸引海內外30多所頂尖大學和科研機構合作,在香港科學園設立28間研發實驗室。   薛永恒指,推動研發是發展創科的關鍵,也是促進再工業化的重要一環。InnoHK展現香港基礎科研實力雄厚與國際化優勢,推動研發同時着力培育科研人才,推動香港發展為國際創科中心。 http://dlvr.it/SSCv5g

好習慣,是年輕的秘訣!

很多人認為,人體是一台機器,你用得越多,零件的磨損就越大,老化得也越快。但事實並非如此! 認識`端粒'影響衰老之物質! 端粒是存在于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週期。它就像染色體頭上的一頂帽子, 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多短一點,當端粒不能再縮短時,細胞就無法繼續分裂了。 細胞可以再生,機能可以重建,如果想讓肌肉更有力,就要經常使用它;如果想要承壓能力更大,就要經常適度打擊它。一個從來沒承受過壓力的人,並不是端粒最長的人,而是最容易受到破壞的人。偶爾給身體和精神適度的鍛煉,才是符合生物學規律的養生之道。 有研究者對1200對的同卵雙胞胎做調查,他們的基因是一樣的,後天生活環境也差不多,但是如果一個愛鍛煉、一個不愛鍛煉的話,那個愛鍛煉的就比不愛鍛煉的端粒長。 運動之外,另一個影響端粒長短的重要習慣是飲食。科學家將猴子分成兩組,對一組進行限制飲食,每天只給它正常食量的70%;對另一組則完全不限制,隨便吃。對這兩群猴子追蹤20年後,兩組猴子從外表上就有明顯的差異。隨便吃的,毛髮已經花白,眼神也特別呆滯,毛髮脫落得快,肌肉也特別鬆散,有很多脂肪,另一組看起來就更精神、狀態更年輕。 除了外表上的差異, 限制飲食的一組,它們的老年疾病發病率也相對較低。限制飲食能夠延緩衰老,這個研究結果發表之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科學家都轉向研究飲食和衰老的關係,在不同的物種當中,這一結論都得到了驗證。 想保護端粒,延緩衰老?每日1瓶NMN Water可幫你延續青春!NMN被迅速轉化成主導人體許多功能所必需的NAD+,迎刃而解人體因步入中、老年後NAD+急劇下降而引發的各式各樣的衰老症狀,從源頭和根本上逆轉衰老。許多人都識食用NMN,想吸收得更加有效、精明?立即認識「NMN Water」啦!「NMN Water」是NMN研究中的創新技術產物,將NMN及微量礦物質溶於純淨水中,每瓶含有300毫克NMN及微量鈉,每日1瓶已足夠補充NAD+自然流失,同時激活長壽蛋白、延緩衰老。「NMN Water」不含任何刺激成份,可配合任何食物飲用。 資料來源 :  https://www.transform.com.hk/blogs/living/habits-youth

香港科技園公司與滙豐合辦「SPRINTER」計劃圓滿結束  促進香港主要行業創新發展

 (香港,2022年9月30日) —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及滙豐攜手舉辦 「SPRINTER」計劃,於過去五年取得豐碩成果, 並於早前舉行「成果展示日」。自2017年至今,「 SPRINTER」計劃推動多個產業共同研發和應用科技, 並將科技融入未來發展。 「SPRINTER」 計劃於過去五年吸引共超過500家本地企業、 創科公司和投資者參與。「SPRINTER 2」計劃更見證30個具潛質進行概念驗證(PoC)的項目誕生, 當中涵蓋專門為製造業、物流業及建造業服務而設,採用人工智能、 大數據、物聯網及機械人等科技的方案。 計劃結合了滙豐及科技園公司的網絡, 促進本地創科生態圈蓬勃發展。 香港科技園公司首席財務總監麥仕傑表示:「我們與滙豐合辦的『 SPRINTER 1』及『SPRINTER 2』計劃成果驕人,本地創科公司、 企業及投資者在生態圈內的整體合作展現了創新的強大潛力。 計劃內的創新方案和概念驗證項目實現了科技園公司和滙豐的合作初 衷,促進香港主要行業的數碼轉型, 進一步鞏固香港領先的創科中心地位。」 滙豐香港工商金融中小企業主管王海珍表示:「 滙豐積極投資於科技創新,同時致力協助香港中小企進行數碼轉型。 過去五年來,我們非常高興和香港科技園攜手透過『 SPRINTER』計劃,向初創傳授業務經營知識, 並為他們與企業進行配對,以推動不同產業轉型, 期間成功促成230項商業配對。 滙豐期望在未來繼續加速科技創新, 為香港不同產業帶來更多可能性。」 「SPRINTER 1」計劃主要集中投資一環, 向創科公司傳授經營和拓展業務的知識和技能, 加強他們與投資者社群的聯繫,為創科未來發展建立基礎。 計劃連繫近180間創科公司及50位天使投資者, 而獲選的創科公司在計劃中籌集共1.38億港元資金。 承接「SPRINTER 1」的成功,「SPRINTER 2」計劃分三個階段進行,聚集創科公司及來自製造業、 物流業及建造業服務的本地企業,互相認識、配對和共建創新方案, 以提升產業競爭力及捕捉未來發展機遇。 資料來源 : https://www.hkstp.org/zh-hk/ press-room/hkstp-x-hsbc- sprinter-programme-concludes- with-showcase-of-innovations- across-key-in